空氣過濾器計重效率和容塵量試驗方法如下:
B.1 試驗裝置
B.1.1 風道系統
風道系統試驗裝置應符合A.1.1的規定。
B.1.2 標準試驗塵發生器
B.1.2.1 應確保發生的標準試驗塵濃度穩定,濃度波動應在±10%之內。
B.1.2.2 應保證人工塵被引入試驗管道之前是干燥的。
B.2 測量儀器
測試用的試驗儀表應符合《GB/T 14295-2019 空氣過濾器》7.1的規定。
B.3 試驗條件
B.3.1 標準試驗塵應采用D1試驗塵(適用于粗效1~4空氣過濾器測試)、D2試驗塵(適用于中效1~3空氣過濾器測試)和D3試驗塵(適用于高中效和亞高效空氣過濾器測試)。標準試驗塵的性能特征分別見表B.1~表B.3。
表B.1 D1試驗塵性能特征
原料規格 | 質量分數% | 粒徑分布 | 原料化學組成特征 | ||
黃土塵 | 72 | 粒徑范圍 μm | 質量分數 % | 化學成分 | 質量分數 % |
0~5 5~10 10~20 20~40 40~80 | 36±5 20±5 17±5 18±3 9±3 | SiO2 Al2O3 CaO | 63±9 12±2 6±3 | ||
炭黑 | 23 | 0.08 μm~0.13μm | 吸碘量10mg/g~25 mg/g 吸油值0.4mg/g~0.7mg/g | ||
短棉絨 | 5 | - | 經過處理的棉質纖維落塵 |
表B.2 D2試驗塵性能特征
原料規格 | 粒徑分布 | 原料化學組成特征 | ||
粒徑范圍 μm | 質量分數 % | 化學成分 | 質量分數 % | |
黃土塵 | 0~5 5~10 10~20 20~40 40~80 | 36±5 20±5 17±5 18±3 9±3 | SiO2 Al2O3 CaO | 63±9 12±2 6±3 |
表B.3 D3試驗塵性能特征
原料規格 | 粒徑分布 | |
粒徑范圍 μm | 體積分數 % | |
細黃土塵 | ≤1.3 ≤2.0 ≤2.5 ≤3.5 ≤4.2 ≤10.0 | 10±3 30±5 50±5 80±5 90±5 100 |
B.3.2 測試前應將標準試驗塵放入烘箱內,在110℃溫度下烘干2h~3h。
B.4 試驗方法
B.4.1 受試空氣過濾器的安裝
將受試空氣過濾器安裝在試驗風道上,確保安裝邊框處不發生泄漏。
B.4.2 阻力試驗
啟動風機,測試50%、75%、100%和125%額定風量下的阻力,并繪制風量阻力曲線。
B.4.3 計重效率和容塵量的試驗步驟
B.4.3.1 先稱量受試空氣過濾器和末端過濾器的質量,應精確到0.1g。
B.4.3.2 應確保受試空氣過濾器安裝邊框處不發生泄漏。
B.4.3.3 啟動風機,調節風量至受試空氣過濾器的額定風量。
B.4.3.4 將標準試驗塵裝入發塵器中,控制每次加入發塵器的粉塵質量,以保證容塵量試驗結束之前至少分4次加塵。調節并控制試驗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在(70±7)mg/m3范圍內。
B.4.3.5 保持額定風量和發塵的壓縮空氣壓力,直至標準試驗塵全部發完。
B.4.3.6 在保持原有風量情況下,用避開受試空氣過濾器正面的一股壓縮空氣流將沉積在受試空氣過濾器上風側風道內壁的粉塵沿與受試空氣過濾器偏斜方向重新吹入氣流中。
B.4.3.7 測量該發塵期間每次發塵結束時受試空氣過濾器的阻力。
B.4.3.8 關閉風機,重新稱量受試空氣過濾器和末端空氣過濾器質量,以測量被兩者捕集到的標準試驗塵的質量。
B.4.3.9 用毛刷將可能沉積在受試空氣過濾器與末端空氣過濾器之間的標準試驗塵收集起來稱重,應精確到0.1g。
B.4.3.10 將末端空氣過濾器增加的質量與B.4.3.9收集的標準試驗塵的質量相加,得出未被受試空氣過濾器捕集的標準試驗塵質量。
B.4.3.11 試驗結束之后,稱量受試空氣過濾器的質量,受試空氣過濾器所增加的質量與未被受試空氣過濾器捕集的標準試驗塵質量之和應等于發塵總質量,誤差宜小于3%。
B.5 數據處理
B.5.1 一個發塵階段內的計重效率
B.5.1.1 任意一個發塵過程結束時的計重效率應按式(B.1)進行計算:
Ai=W1i/Wi×100%=(1-W2i/Wi)×100% …………………………(B.1)
式中:
Ai-任意一個發塵過程結束時的計重效率,%;
W1i-在該發塵過程中,受試空氣過濾器的質量增量,單位為克(g);
W2i-在該發塵過程中,未被受試空氣過濾器捕集的人工塵質量,單位為克(g);
Wi-在該發塵過程中,標準試驗塵發塵量,Wi=W1i+W2i,單位為克(g)。
B.5.1.2 每一個發塵階段結束后,應以計重效率為縱坐標、累積容塵量為橫坐標,繪制計重效率和累積容塵量的關系曲線。
B.5.2 平均計重效率
平均計重效率應按式(B.2)進行計算:
A=1/W(W1A1+…+WkAk+…+WfAf) …………………………(B.2)
W=W1+…+Wk+…+Wf …………………………(B.3)
式中:
A-受試空氣過濾器達到終阻力后的平均計重效率,%。
W-發塵總量,單位為克(g);
Wk-第k次發塵量,單位為克(g);
Wf-最后一次發塵直至達到終阻力時的發塵量,單位為克(g)。
B.5.3 容塵量
容塵量應由受試空氣過濾器的質量增量按式(B.4)進行計算:
C=W1l+…+W1k+…+W1f …………………………(B.4)
式中:
C-容塵量,單位為克(g);
W11-在第一次發塵過程中,受試空氣過濾器的質量增量,單位為克(g);
W1k-在第k次發塵過程中,受試空氣過濾器的質量增量,單位為克(g);
W1f-在最后一次發塵直至達到終阻力過程中,受試空氣過濾器的質量增量,單位為克(g)。
B.5.4 數值修約
阻力、計重效率、容塵量的數值均應取到小數點后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