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源設備
目前常用的冷源設備根據所消耗的能源可以分為電制冷和熱制冷形式。
電制冷設備通常采用蒸汽壓縮式制冷機,工作介質為各種制冷劑。根據制冷壓縮機的工作原理有容積型和速度型之分,前者包括活塞式、渦旋式、旋轉式、螺桿式等,后者主要是離心式(圖2-55)。
不同類型壓縮機適用的大致場合和冷量范圍見表2-4。
表2-4 不同類型壓縮機適用的大致場合和冷量范圍
為了工程應用方便,將制冷壓縮機做成冷水機組直接為空調系統提供冷凍水,標準的供回水溫度為7~12℃。根據冷凝方式分為水冷和風冷兩種。
熱制冷形式主要是吸收式冷水機組,根據熱源種類有熱水型、蒸汽型、直燃型、煙氣型等。吸收式制冷機組的性能系數比較小,所以在制取同樣冷量時的能耗要高于電制冷機組。當工程具有余熱、廢熱或可有效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且其參數(溫度與流量)能滿足要求時,使用熱制冷是合理的。在一些電力缺乏而天然氣充裕的地區,也可發揮熱制冷的優勢。
2.熱源設備
熱源設備包括各種類型的鍋爐。
3.冷熱源合一設備
有些設備具備供冷和供熱兩種能力。
一類是熱泵式機組,從其供熱運行時外界熱量的來源可以分為空氣源、水源、地源熱泵等。空氣源熱泵設備比較簡單,安裝、使用比較方便,單機容量范圍相對較小,例如家用空調器也屬此類。它的主要缺點是性能系數比較低,特別在冬季室外空氣溫度比較低時,供熱能力顯著下降。水源地源熱泵可以適用的容量范圍比較大,從住宅到大型工程都可應用,但它們的系統比較復雜,而且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水文地質等情況。熱泵式機組是通過切換蒸發器與冷凝器的功能來實現供冷或供熱的轉換,對于小型機組大多采用四通換向閥等裝置實現制冷劑側切換,大型機組通常采用截止閥等裝置實現水側切換。
另一類是直燃式吸收式機組,在供冷季節以熱制冷,在供熱季節直接燃燒燃料獲得熱量,相當于鍋爐。
還有一類是冷熱電三聯供系統,采用燃氣輪機或內燃機帶動發電機,所獲得電能可以驅動制冷機,同時還利用燃燒排放的煙氣供熱與用于吸收式制冷。
4.其他冷熱源
利用自然冷熱源實現免費供冷與供熱是發展方向之一。所謂免費供冷是指不啟動上述要消耗外界能量的制冷設備來獲得冷量,例如在干燥地區采用蒸發冷卻降低空氣溫度、在過度季節直接引入室外新風取代空調送風、在冬季使用冷卻塔制取冷水用于供冷等。太陽能熱水器是典型的免費供熱裝置。無論上述哪類裝置,運行時仍然需要消耗一定能量,例如風機與水泵等,所以并不是完全免費的。
所有設備都有其一定的優缺點,所以在確定冷熱源方案時必須結合具體工程情況,從工程規模的大小、功能、運行調節要求、維護與壽命、造價與運行費用、當地能源的種類、能源價格與相關政策、環境條件及環保要求、與建筑結構的配合、工程的擴展要求等多方面綜合考慮,選擇確定比較合理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