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
文本規定了信陽毛尖茶鮮葉來源、術語及定義、分類、生產過程、品質要求和安全指標。
文本適用于加工信陽毛尖茶的鮮葉原料。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5009.199 蔬菜中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量的快速檢測
GB/T 22737 地理標志產品 信陽毛尖茶
GB/T 31748 茶鮮葉處理要求
NY/T 225 機械化采茶技術規程
3 術語及定義
GB/T 22737、GB/T 31748中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信陽群體種 Tea Tree Species in Xinyang
又稱旱茶,是信陽土生土長的原生混合茶樹品種,是信陽茶農在長期栽培茶樹過程中形成的,適應信陽環境條件和栽培技術的一個群體,同時也是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傳承下來有性繁殖的老樹種,這個群體具有相對一致的生物學特性,形態和繁殖相對穩定等特征。其實,全國很多產茶地區都有適應其生長環境的群體種,也都有俗稱,如奇種、野茶、土茶、菜茶等等。
4 分類
對用于加工信陽毛尖茶的鮮葉原料品質影響最大的是季節,其次是海拔,再次是芽型,最后是品種。
4.1 以季節分類
信陽毛尖茶鮮葉按照季節先后分為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二采、夏茶、秋茶、白露茶和寒露茶,夏茶又稱伏茶。
在海拔、品種、大小一樣的情況下,鮮葉品質高低依次為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二采茶、寒露茶、白露茶、秋茶、伏茶。
4.2 以海拔分類
信陽毛尖茶鮮葉按照海拔高低分為大山茶,小山茶,田茶。在季節、品種、大小一樣的情況下,鮮葉品質高低依次是大山茶、小山茶、田茶。
4.3 以芽型分類
信陽毛尖茶鮮葉按照芽型大小分為米芽,小芽,中芽,樓頭和芽葉。在季節、海拔、品種一樣的情況下,鮮葉品質高低依次是米芽、小芽、中芽、樓頭和芽葉。
4.4 以品種分類
信陽毛尖茶鮮葉按照品種分為信陽群體種和以烏牛早、福云六號、福鼎大白茶等為代表的良種。在海拔、季節、大小一樣的情況下,信陽群體種鮮葉品質高于烏牛早、福云六號、福鼎大白茶等良種。
5 鮮葉生產過程
5.1 采摘
5.1.1 人工采摘
信陽毛尖茶鮮葉手工采摘時,用拇指和食指前端,捏住茶樹新稍,手腕用力,輕輕提起。采摘時切忌用掐、折、擰等造成機械損傷的手法,在手中的芽葉不可緊捏,要使芽葉完整。
5.1.2 機械采摘
信陽毛尖茶鮮葉如機械采摘,建議使用充電式手持電動采茶機采摘。機采鮮葉需配合相應的保鮮、篩分和風選的設備設施。
機械采摘信陽毛尖茶鮮葉的茶園應符合NY/T 225的規定,否則機械采摘對茶樹傷害較大。
5.2 運輸要求
運輸工具應清潔、衛生,運輸時避免日曬、雨淋。運輸過程中不得與有異味、有毒的物品混裝。鮮葉盛裝、運輸、貯存過程中應輕放、輕壓、輕翻。
5.3 盛葉工具
鮮葉采摘和運輸,應用清潔衛生、透氣良好的竹質等硬質專用籃、簍、匾等進行盛裝,裝葉量不超過40kg/m3。不宜用布袋、塑料袋、網袋等軟包裝材料。
5.4 鮮葉攤放
鮮葉處理應符合GB/T 31748規定。鮮葉經過驗收進廠后,要及時均勻攤放在專用的貯青設備內,并注意鮮葉的嫩度、勻凈度、新鮮度等質量差別,分別進行攤放,攤放區內溫度不超過28℃。鮮葉攤放厚度為5cm~10cm,攤放時間4h~6h,攤放過程中適時進行輕翻,防止翻葉過重造成芽葉損傷。
6 鮮葉品質要求
6.1 凈度要求
信陽毛尖茶鮮葉應為純粹的茶樹新稍,無病蟲葉、雨水葉、樹梗、茶果等,無污染、無異味、無非茶類夾雜物。
6.2 新鮮度要求
信陽毛尖茶鮮葉應保持鮮活,不蔫癟,無紅蒂、紅邊,無機械損傷。
6.3 勻度要求
信陽毛尖茶鮮葉應有一定勻整度,同批原料色澤一致、大小一致,無破損葉、破損芽、無紫芽。
6.4 嫩度要求
信陽毛尖茶鮮葉應具有與其季節、級別相適應的嫩度,無老葉、余葉、鱗片。
7 安全指標
信陽毛尖茶鮮葉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應采用GB/T 5009.199標準方法,檢測結果應為陰性。
以上為標準部分內容,如需看標準全文,請到相關授權網站購買標準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