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圍
本文件界定了龍脊茶加工涉及的術語和定義,確立了龍脊茶加工的工藝,規定了加工過程中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適用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行政區域內龍脊茶的加工。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 7718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 13738.2 紅茶 第二部分:工夫紅茶
GB 1488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
GH/T 1077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3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龍脊茶 longji tea
采用龍勝地方茶樹資源群體種鮮葉,經萎凋、揉捻、解塊、發酵、干燥等工藝制成的紅茶。
4 基本要求
4.1 原料要求
采用龍勝地方 茶樹資源群體種鮮葉,鮮葉應新鮮、勻凈、不得夾帶蒂頭、茶果、老枝葉及其他非茶類夾雜物。
4.2 加工場所
應符合GB 14881、GH/T 1077的規定。
4.3 加工設備
應符合GB 14881、GH/T 1077的規定。
5 加工
5.1 加工工藝流程
鮮葉→原料分級→萎凋→揉捻→解塊→發酵→干燥。
5.2 工藝要求
5.2.1 原料分級
鮮葉等級要求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鮮葉等級要求
級別 | 要求 |
特級 | 一芽一葉初展≥85%,一芽一葉全展比例≤15% |
一級 | 一芽一葉≥80%,一芽二葉比例≤20% |
二級 | 一芽二葉初展≥80%,一芽二葉全展比例≤20% |
三級 | 一芽三葉初展≥80%,一芽四葉初展比例≤20% |
四級 | 一芽四葉≥80%,一芽五葉≤20% |
5.2.2 萎凋
5.2.2.1 萎凋葉應攤放于清潔衛生的萎凋設備上,萎凋葉厚度春季4cm~8cm,夏、秋季6cm~10cm,室內溫度應控制在18℃~30℃,春季萎凋14h~16h,夏季12h~16h。
5.2.2.2 萎凋程度:以葉片由鮮綠轉為暗綠,表面光澤消失,青草氣減退,芽葉柔軟,莖折不斷,萎凋葉含水量降至60%~65%為宜。
5.2.3 揉捻
宜采用揉捻機,投葉量以自然裝滿揉桶為宜,揉捻時間60 min~90 min,空揉5 min~10min→加輕壓揉10 min~15 min→加中度壓揉30 min~40 min→加重壓揉10 min~15 min→松壓空揉5 min~10 min→出茶,揉捻葉芽葉80%以上成條、茶汁溢出黏附在葉表面為適度。
5.2.4 解塊
采用解塊機解塊或人工解塊,至茶葉團塊解散,互不粘結。
5.2.5 發酵
茶葉揉捻解塊好后用發酵筐盛裝,放置發酵室內或發酵機發酵,茶葉堆放厚度20cm~30cm,溫度25℃~30℃,濕度≥90%,春季6h~8h,夏、秋季4h~6h,1h~1.5 h翻堆一次,以發酵葉青草氣消除,透出甜香,葉面積的80%~85%的色澤呈紅黃色為適度。
5.2.6 干燥
5.2.6.1 初烘
特級、一級、二級原料烘干機進風溫度110℃±5℃,三級、四級原料烘干機進風溫度120℃±5℃;攤葉厚度1cm~2cm,烘培20 min~25 min,茶葉的含水量降至30%~35%,條索收緊,及時攤涼至常溫。
5.2.6.2 足火
特級、一級、二級原料烘干機進風溫度90℃±5℃,三級以上原料烘干機進風溫度100℃±5℃,攤葉厚度1cm~2cm,烘至茶葉含水量5.0%~6.5%。
6 質量要求
產品質量應符合GB/T 13738.2 規定。
以上為標準部分內容,如需看標準全文,請到相關授權網站購買標準正版。